欢迎光临郑州市第九中学!
正在加载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郑州九中 >> >> 正文内容

郑州九中博士大讲堂系列讲座之《王阳明新儒学与当代青少年之修身处世》

文章来源: 作者:郑州9中 巴培杰 吕向阳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1日 点击数: 次 字号:

点击查看原图

郑州九中博士大讲堂系列讲座之《王阳明新儒学与当代青少年之修身处世》

点击查看原图

认真听取讲座的同学们

点击查看原图

郭志刚博士与同学们交流中

点击查看原图

讲座内容深深吸引了同学们

  9月17日下午4:50,郑州九中的致中堂座无虚席,高一全体学生聚精会神聆听了郭志刚博士的《王阳明新儒学与青少年修身处世》的报告。

  郭志刚博士是河南维纳斯酒店创始人兼总经理,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武汉大学MBA,香港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国际金钥匙中国区副秘书长,河南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浙江大学河南教学中心主任等职务。郭老师以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王阳明家族尤其是父亲的巨大成就对他青年时期反叛精神的影响,尤其是他与佛教和道教的关系,他在阳明山隐修中从难以割舍的亲情的深刻体验中回转儒家,又在政治上严重受挫被发配贵州龙场的绝望处境中再一次确立成圣的内在意志,终于使自己的思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超越朱子“格物”论的“知行合一”观,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他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

  郭教授讲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情、意、行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四大要素。儒家文化中关于‘知、情、意、行’有着精辟的论述,有着广泛的现代意义。”

  郭教授结合新儒家思想与青少年修身处世对学生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讲述:第一,学而知之。“知”是指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判断,正确的道德认识是培养学生良好养成教育的思想基础。明朝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思想,他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先天道德标准,是人们判断事物的准则。第二,道德修养。“情”即道德情感,指人们对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儒家道德修养所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完美境界。儒家思想积极追求理想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强调在现实世界中提升道德品格,达到理想境界;在人生实践中自强自立、奋发有为,成就理想的人格。第三,意志品质。“意”是古代儒学家非常重视的环节,良好的品德与坚强的意志是密切联系的。现代养成教育过程中要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就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能力。第四,知行合一。“行”即道德行为。古代儒学家重视知行合一,慎言躬行。明朝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在日常行为中恪守行为规范,将道德要求与自身修养紧密结合。这同样对现代青少年养成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郭教授语重心长的对同学们说:养成教育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就需要坚定的意志品质。这也是儒家思想宣扬的“修身养性”、“内圣外士”的重要构成之一。所谓“士不可不弘毅”,只有在坚定意志为支撑的基础上树立的理想才能达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人志向。儒家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是现代教育一笔博大精深的宝贵财富。希望同学们继承与发展,学以致用,将儒家思想的“知、情、意、行”赋予新时代的内涵,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