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郑州市第九中学!
正在加载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郑州九中 >> 教学教研>> 经验交流>> 正文内容

郑州九中历史学科组推进实施“考古与发现”课程

文章来源: 作者:王威 张奇星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1日 点击数: 次 字号:

点击查看原图

社团成员在搜集整理资料

点击查看原图

研究性学习团队在参观考古与发现馆

点击查看原图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集中探讨

点击查看原图

研究性学习小组代表黄硕在开学全体大会上的汇报

点击查看原图

历史学科组老师和学校领导在考古与发现馆内参观

点击查看原图

历史学科组老师在考古与发现馆内研究探讨

点击查看原图

薛玲香老师在为大家展示古代织布机的使用

点击查看原图

历史学科组第一次集体教研会上,孙书记代表领导班子发言

点击查看原图

历史学科组集中教研,组长张奇星老师在布置工作

  随着郑州九中人 文创新实验工场——“考古与发现馆”的落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利用并实现其“创智的孵化器、文化的实验室”功能,就成了摆在学校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层面上的 重要工作。在学校的大力助推下,以九中历史学科组为先导,以学生社团实践活动为核心的“考古与发现”课程,在学年初正式进入了课程的推进、实施阶段。

  寒假期间,学校把“考古与发现”课程的推进与学生的假期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以郑州九中格 古考古社、汉文化社的成员为主力,吸纳自愿报名的学生,组成了九支研究团队,分别对应考古与发现馆的“九宫”,进行了先期的尝试性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士气 高涨,学生团队兴趣盎然,从课程实践层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为下一步的推进实施“考古与发现”课程工作奠定了基础。

  近日,郑州九中历史学科组全体教师齐聚考古与发现馆,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教研会议,会议紧紧围绕即将开设的“考古与发现”的九门课程进行研讨。郑州九中党委书记孙国岩、纪委书记陈晖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孙书记对历史组教师先期推进实施“考古与发现”课程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着重指出:郑州九中“考 古与发现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学生人格养成、学习能力培养、文化传承、艺术熏陶的重要阵地,要将创新性研究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将观察认知、动 手实践、课堂教学、专题考察相结合,帮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全球化的视野发现过去,面对未来,真正使考古与发现馆成为中学教育的创智孵化器、文化实验室以 及名符其实的第二课堂。

  在此次“考古与发现”课程实施筹备会上,学科组长张奇星老师布置了近期的的研究工作,具体来说包括人员分工、宣传招募、团队建设以及与专家团队 对接等事项,并提出新学期的工作要以实现“真转变 真提升”为核心,再接再厉,实现新的突破。研讨过程中,全组老师积极参与、热烈讨论,细致的走过每一处,并拟定出了初步的课程实施方案,使下一步的课程实 施具体而明朗。

  据悉,传统文化是有关社会历史生活的积淀,丰富的物质精神资源蕴含着巨大的转化势能和可待激活的“引爆点”。在积极谋求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同时, 传统文化开始全面深入地参与到当下社会协调解决道路中来,在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传统文化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正像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给予郑州九中“考古与发现馆”的定位那样:“郑州九中考古发现馆,重在对文物本身的发现和实践。让文物实物以‘肢解’的方式走进课堂,让大家参与‘考古、发现’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引爆对传统文化本身的热爱,更是对思维方式和思想潜能的激活。郑州九中考古发现馆则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载体形式,包括我们即将落成的‘榫卯、斗拱’式大门,也许能够很好地归纳和激发大家对于生活方式的新一轮想象,在未来影响一批人。”

  在我们看来,历史学科组聚焦“中生态”视域下的“考古与发现”,推进实施“考古与发现”课程,这些恰恰是中教育、中文化本身蕴含的“人文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