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郑州市第九中学!
正在加载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郑州九中 >> 德育建设>> 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 正文内容

"好教授"程道德

文章来源: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9日 点击数: 次 字号:

 2005年的一天,北京一处简朴的餐馆,安徽省黄山市休宁籍在京人士恳谈会正在热闹地举行。突然,一位拄着拐棍的老先生登台,他语调坚定地说道:“我们家乡是状元县,历史上出了十九个文武状元,这何等了得!假如状元县能够把状元博物馆建起来,我承诺,将捐出收藏的科举文物,作为状元博物馆的展品。”说着,他示人拿上来一包用宣纸包着的东西,打开,“今天,我捐出第一批,一共八件。”随着一幅幅清代状元的捷报映入大家的眼帘,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位捐献文物的老人正是程道德,程老先生的“一诺”正契合了当时休宁县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于是,在各方努力下,休宁县状元博物馆顺利建成,成为状元古县的文化地标,展示徽州文化和状元文化的窗口。后来,程老先生又陆续捐出数十份珍贵的藏品,为博物馆增添了新的展陈内容,其中一份光绪年间休宁状元黄思永的殿试卷,成为了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0年初春,休宁县委书记带队赴京拜访程道德,请他为状元博物馆建设出谋划策。程老先生当即承诺要将自己私藏的清代科举文物悉数捐出,全力支持休宁县文化事业建设,很快双方就在休宁新建“清代科举文化馆”达成一致共识。同年,休宁县工作人员从老先生手中接过了185件珍贵的清代科举文物。

 如今,中国状元博物馆东区的一座古朴雅致小楼,就是已经建成的休宁“清代科举文化馆”。打开大门,迎面是一只硕大的木铎,从“官学私学、十年寒窗”到“科考规制、应试岁月”,从“榜上有名、捷报频传”到“功成名就、翰墨飘香”,在构思精巧的展厅里,185件珍贵的清代科举文物清晰展现了古代学子奋发成才的历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动人篇章。

  “桑梓情浓,漉沙淘金,先生襟怀可镂。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无不包涵着程道德先生寻访收藏的艰辛,浸润着他对家乡的赤子之爱。而由展览折射出的传统文化的魂魄,以道德的力量激励人、感化人,‘教人学习,催人奋进’,又在更高的层面赋予展馆新的意义。”提到这座文化馆,休宁县文广新局负责人如是说。 2015年,时值孔子诞辰2566周年和新文化运动100周年,黄山市政协准备编撰《徽州乡村纪事》大型图书,向程道德先生约稿。程道德承诺说:“我手头还有几大系列的藏品,如果有可能,就回到家乡办一个专题展览吧。”一个诺言直接促成了当年的《学人风范——中国近现代大学校长遗墨展》。 

  从严复到蔡元培,从胡适到马寅初,从季羡林到冯友兰……这个展览囊括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百余所中国高校二百余名校长之翰墨,也是程道德老先生35年呕心沥血寻访的文化藏品,是老先生高等教育博物馆梦想的扛鼎之作。收藏一件件珍贵的历史墨宝所透射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让无数人深受感动,流连忘返。

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样的文化抢救和保护事业,程道德同老伴节衣缩食数十年,几乎耗尽了毕生心血和财力。有一次,老先生拼尽所有拍来一件珍贵的京师大学堂校长柯劭忞总监督的墨迹。事后,竞争对手质疑:“一个教授哪有这么多钱收藏名人手迹?”对此,老人只是微微苦笑,心里叹道:“他哪里知道?我交完拍品款之后,银行存折中仅剩120元,这点钱不可再挪用,因为还有下半个月的日子要过。” 

  如今,年过八旬的程道德老先生依然奔走在保护和发扬家乡文化事业的道路上,他自豪地说:“我深爱中华文化,更爱家乡的文化,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体味历史名人的学养和人品,体会我们这个民族对文化的矢志追求,我愿意用我的余生继续做这件事。”